宏观经济信息网 >> 陈云同志百年诞辰经济思想研讨会  

项怀诚:陈云经济思想及现实意义
2005-05-21


    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是老一辈的革命家。我们这一代做经济的同志,很多是在学习和实践陈云经济思想的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陈云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财经领域的重要体现。他不仅正确地指导了当时中国财经工作的实践,而且为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财富,对于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想讲三点学习体会:陈云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和现实意义。 一、 陈云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 陈云经济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宏观经济、财政、金融、外贸、工农业生产、经济体制改革许多方面,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我们应该全面的进行学习和研究。这里,我重点谈以下几个方面:

    1、要高度重视发展农业。陈云同志指出:“农业问题是全国的大事”,“对于这样关系全国6亿多人民的大事,关系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大事,是不能不关心的。”因为“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定,天下定;粮食紧,市场紧。”不仅如此,而且“我国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约束力”,农业发展不起来,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就很难发展起来,因此,在实践中,陈云同志非常重视发展农业。他把这个作为“头等大事”,把农业问题作为“民生问题”。他指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成为重要的国策。”“凡是有利于争取农业增产的,我们都要尽力去做。”他始终要求把国民经济的发展、重大建设项目的确定、改革方案的设计等建设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他指出:“工业不能挤农业,城市不能挤农村,而要让农业,让农村”。“为了农业、市场,其他方面‘牺牲’一点,是完全必要的”,“计划,特别是材料的分配,要先把农业、市场定下来,然后再看有多少的材料搞工业”。陈云同志关于农业基础地位的思想,对于克服当时经济发展的困难,扭转被动局面,起到了众所周知的作用。

    2、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陈云同志就深刻指出:“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还是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者不稳定的界限。……建设的规模超过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就是冒了,就会出现经济混乱;两者合适,经济就稳定”。为了防止经济建设规模超过国力的危险,陈云同志努力从其他方面寻找一些制约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重视研究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经过研究,他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比如,在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上,陈云同志提出:“一要吃饭,二要建设”,认为吃饭是第一位的,但是为了吃得更好,必须加紧建设。比如,在生产和基础建设的关系上,陈云强调“要先保证生产、后供应基建”,即先挖潜、革新、改造,后新建、扩建;先简单再生产,再扩大再生产;先内涵扩大再生产,再外延扩大再生产。又如在基本建设的安排上,陈云同志指出:“基本建设搞多少,不决定下钞票有多少,而决定于原材料有多少”,因此,“必须瞻前顾后,前后衔接,避免陡升陡降,造成损失”。陈云同志概括出的这些重要结论至今仍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3、国民经济要保持综合平衡。建国之出,陈云同志就提出:“搞经济不讲综合平衡,就寸步难移”,“所谓综合平衡,就是按比例;按比例,就平衡。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离开别的部门。……按比例是客观规律,不按比例就一定搞不好”,整个国民经济就会乱套。“从长期来看,国民经济能做到按比例发展,就是最快的速度。” 他系统的提出来,包括财政、信贷、物资和外汇在内的综合平衡的理论。他认为:“财政收支和银行信贷都必须平衡”,“商品的供应量同购买力不适应,市场就不能稳定,甚至造成通货膨胀”。“借外债必须充份考虑还本付息能力,考虑国内投资能力”。他特别重视财政信贷在综合平衡中的作用。他说:“只要财政收支和信贷是平衡的,社会购买力和物资供应之间,就全部来说也会是平衡的”。“从全局看,在几大平衡中,最基本是财政平衡。”具体如何搞综合平衡,陈云同志说:“按比例发展的法则是必须遵守的,但各个部门之间具体的比例,在各个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各个时期不会是相同的。一个国家,应当根据自己当时的经济状况,来规定计划中应有的比例。究竟几比几才是对的,很难说。唯一的办法只有看是否平衡。合比例就是平衡的;平衡了,大体上也会是合比例的。”他创造性的提出按短线搞平衡这样一个理论。陈云同志指出:“过去几年,基本上是按长线搞平衡。这样做,最大的教训就是不能平衡。结果建设项目长期拖延,工厂半成品大量的积压,造成严重浪费。在这方面,这几年的教训已经够多了。按短线搞综合平衡,才能有真正的综合平衡。所谓的按短线平衡,就是当年能生产的东西,加上动用必要的库存,再加上切实可靠的进口,使供求相适应。”“所以,一定要从短线出发搞综合平衡,这样做,生产就可以协调,生产出来的东西就能配套。配了套,才能做大事情,不配套就只是一堆半成品,浪费资金。”综合平衡是陈云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陈云是最早主张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提出了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思想。早在1979年,他就提出把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分为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两个部分,他指出:“60多年来,无论是苏联或者是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主要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陈云同志认为,传统经济体制存在着弊端。他指出:“计划太死,包括的东西太多”,“计划时常脱节,计划机构忙于日常调度”,“而计划又只能对大路货、主要品种作出计划数字,因此生产不能丰富多彩,人们所需日用品十分的单调”。陈云同志强调了市场调节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他说:“所谓的市场调节,就是按价值规律调节,在经济生活的某些方面可以用‘无政府’、‘盲目’生产的办法来加以调节。”“忽视市场调节的部分的另一后果是,同志们对价值规律的忽视,即思想上没有‘利润’这个概念”。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他说:“在今后经济调整和体制改革中间,实际上计划与市场两种经济的比例的调整,将占很大的比重。”陈云同志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地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奠定的理论基础,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二、 陈云经济思想的主要特点。 陈云经济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处处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观点和群众路线观点。

    1、经济工作要有实事求是的观点。陈云经济思想中充满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他强调,我国搞四个现代化,要 “讲实事求是,先要把‘实事’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什么事情也搞不好。“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根据现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弄清楚事实,这是关键问题。”围绕着怎样坚持实事求是,陈云提出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态度,还提出了“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方法,其中“交换” 是指通过交换意见,使认识更加全面;“比较”就是对事物进行多方面的对比,以便把情况弄得更清楚;“反复”就是对事情进行深思熟虑的、反复的思考。同时,注重调查研究,他指出:“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所有正确的政策,都是根据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而来的。”实事求是的观点是陈云经济思想的精髓。

    2、经济工作要有政治观点。重视用政治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我党的一贯传统,陈云同志把这一传统灵活地运用于财政经济工作。陈云认为,政治和经济两者需要很好的配合。他善于从政治的高度来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比如关于农业问题,他指出:“十亿人口吃饭穿衣问题,是我国一大经济问题,也是一大政治问题”,这件事不能小看,“它决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经济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如果我们不能解决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便站不稳”。再比如,建国初期,对国民党政权下工作过的人员的去留问题,当时有人从减轻财政负担出发,主张裁掉这部分人,陈云同志不同意,认为“裁了这部分人,让他们失业,没有饭吃,问题更大。现在养着这部分人,从财政上看是个损失,但从另方面看,政治影响好”,“这个问题,一定要采取慎重的政策。对旧人员要训练、发行和使用,这个包袱不能不背,不能光从财政着想。”陈云同志要求经济工作必须树立政治观点,“否则,工作的盲目性无法改变。我们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就是带有原则性的指导方法的错误。”陈云同志用政治眼光来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起了重要的作用。

    3、经济工作要有全局观点。陈云同志全局观念非常强,他一贯主张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国家建设必须是全国一盘棋”。他强调,要把工农商各业、城市农村,经济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抓起来,把财力集中起来,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来考虑问题,制定政策,进行经济建设。他认为,全局观念在财经工作中非常重要,而“要把自己的工作放在全国大范围来看”,“树立整体思想,避免陷入局部观念和本位主义”,把“国家的财力物力一定要用得恰当。所谓恰当,就是迟用、早用,多用、少用,先用、后用,缓用、急用的问题解决得好。这就需要有全局观念。”他认为,全局观念是处理财政问题的好方法。他说:“在财政上,经常存在着要多和要少、要早和要迟的矛盾,这是正常的现象。这是局部和全局的矛盾。最好的决定,要求局部服从全合。”陈云同志关于经济工作要有全局观念的思想对于我国在不同时期克服财政困难、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了重要作用。

    4、经济工作要有群众观点。陈云同志认为,党的一切活动、一切任务都是建立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基础上的,因此,“共产党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民谋福利。因为“人民群众要看共产党对他们关心不关心,有没有办法解决生活的问题。这是政治问题。”陈云同志把经济工作中的群众观点从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上来认识,他说:“我们花了几十年时间把革命搞成功了,千万不要使革命成果在我们手里失掉。现在我们面临如何把革命成果巩固和发展下去的问题,关键就在于要安排好六亿人民的生活,真正为人民谋福利。”因此,在参与制定重大的经济决策时,陈云同志始终把安排好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放在首位,将为人民利益而决策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并以此作为检验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准。他指出:搞经济建设不要挤掉人民生活,“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须兼顾,必须平衡。”陈云同志关于经济建设的群众观点,使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从而对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四个基本观点是陈云同志经济思想基础,贯穿于整个思想体系,是陈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辨证思维方法的创造性发展。 三、陈云经济思想的现实意义

    陈云经济思想不仅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理论财富,而且对于当前我们加快经济发展、推进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陈云在领导经济工作中,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这在当前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也是比较利益相对较低的弱质产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阶段性变化,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农业发展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在当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物质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主要是保障供给、满足高质量需求的任务艰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难度很大,保护生态、协调发展的形势严峻。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充分认识当前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艰巨性,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深刻体会陈云同志“让农业、让农村’’的指导思想,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完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完善农村生产经营体系,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创新财政支农机制,从改革和制度上,推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2、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陈云的综合平衡思想,实质上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最早的宏观调控理论,对搞好当前宏观调控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大家知道,2003年下半年以来,针对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居民消费品价格明显上升等问题,中央进行了一系列宏观调控并正在取得初步成效。但冒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存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在经济运行中,还有一些明显的偏冷领域,宏观调控工作不能放松,尤其是不能简单的扩张或者紧缩。针对这种情况,今年中央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认真执行这种“双稳健”的政策,按照“建设规模与国力相适应”的原则,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同时,又要针对当前存在的结构问题,实行重在“补短”的政策取向,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并加强财政、金融、外汇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消除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陈云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这一重要思想为当前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但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的发育还需要一个过程,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仍是体制和机制问题,包括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仍过多地介入竞争性领域的资源配置;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特别是土地、资金、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要素市场价格扭曲,使投资的私人成本严重低估;企业改革明显滞后,预算约束仍然软化,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经营行为存在扭曲.因此,必须按照中央的部署,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逐步建立起完善、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4、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建设一个“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经济”是陈云经济思想的主体.我们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是良性的,有利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陈云的这一重要思想是一致的。虽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较快,但经济社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日趋增多,包括社会就业压力突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经济与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粗放型经济增长加剧人与自然的不和谐。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必须正确引导和处理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通过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的收入分配结构,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

    5、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陈云经济思想中的全局观点不仅体现在资金分配和项目安排上要通盘考虑,统筹兼顾,瞻前顾后;而且体现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要着眼大局,着眼全国,维护和加强中央的权威。他说:“如果没有中央的权威,就办不成大事,社会也无法稳定。”这些重要思想,对于维护当前宏观调控的权威性、统一性和有效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陈云同志善于从全局的高度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坚持全国一盘棋,在大局下行动,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上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的统一起来,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