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能源战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甘肃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西北创造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安江林

  自2013年9月份中国最高领导人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设想之后,就迅速掀起了热潮。“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提出,对于重新调整与欧亚各国的关系,以及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能源发展“三步走”战略

  中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缺气”的国家,其中煤炭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到了75%左右,火电在电力结构中占了80%左右,煤电在火电也占到了80%左右。这3个数字体现了中国能源体系问题的严重性,煤炭的过高占比不能保证能源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一个灾难。所以中国要解决好自身的能源问题,就需要有一个全面的能源战略。

  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中国提出了“三步走”的能源发展战略,即从2005年开始到2050年,用3个15年的时间使中国的能源体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个变化分三个阶段实现,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从2006年到2020年实现“能源翻一番,GDP翻两番”的目标,逐步进行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第二个阶段是到2035年达到“能源多元化发展初具规模”的目标,核电在发电中的比重达到16%,接近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核电大国”;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实现规模化发展;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和分布式电站实现商业化应用。第三个阶段就是到2050年初步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远景目标,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小于50%,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比重达到30%以上,氢燃料动力汽车成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进口比例大量减少。新能源、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成为能源的主导力量,为整个国民经济进入可持续发展、清洁发展提供保证。

  国家能源战略曾被许多人提出来过,虽然角度不同,但是能源战略围绕的核心问题都大同小异,就是第一能源要安全,第二能源要干净、清洁,第三能源要可持续发展,可以保证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长期需要。中国能源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要调整能源结构,选择好中国能源战略方向与途径。首先,加快先进能源产业化的发展,实现能源产业的多元化和能源的清洁化。其次,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体系的转型,带动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的发展。

  根据能源科学家们的预测,人类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是氢能。氢能利用是人类最终告别能源短缺、实现能源生产和能源清洁化的一个主要途径。但是,我国大规模开发氢能在本世纪的前50年内还难以占有重要地位,在2050年前后,占主导地位的清洁能源有可能是太阳能和核聚变能,氢能在太阳能和核聚变能获得大规模开发利用之后才有可能成为主导性能源。

  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后,全球笼罩在核事故的恐惧之中,新世纪以来核电复苏刚刚迈出一小步就进入了低潮。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和能源体系转型的迫切性也因此加剧。60多年来,尽管发生了几起严重的核事故,但从科学技术和核产业发展所提供的事实依据来看,核电仍是清洁、安全的能源,核能开发仍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形式和主要趋势。

  这是因为,核电既不产生烟尘、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也不产生二氧化碳,是重要的高科技、低碳型能源行业。核电燃料链的温室气体排放只是煤电的百分之一、水电的八分之一。核电产生的放射性环境影响也大大小于煤电,100万千瓦燃煤电厂所释放到环境的放射性剂量,是同等规模核电机组的100倍。核电站释放的放射性有害气体引起的人均辐射剂量比乘飞机旅行或看电视引起的辐射剂量还要低。对公众产生的辐射程度,煤电燃料链为核电燃料链的50倍。对电站工作人员产生的辐射程度,煤电燃料链约为核电燃料链的10倍。生产百万千瓦能量的事故死亡人数:核能产业链是0.73,天然气产业链是7.19,石油产业链是9.37,煤炭产业链是12,三种化石燃料产业链分别是核能产业链的9.8倍、12.8倍和16.4倍。

智能电网是能源战略实现的重要保证

  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布局由于资源分布特点,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基地集中于西北和内蒙。水电、风电、太阳能基地大多地处偏远,所在地区大多负荷较低,电网规模小,无法就地消纳基地所发的电力,需要依赖更高电压等级,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电力,将“三北”地区的清洁电力输送到华中、华东等负荷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消纳。但是全国至今尚未形成坚强的远距离输电网,电网技术和电网发展基础还十分薄弱,先进、坚强的全国互联电网建设成为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

  基于我国目前的电网现状,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框架,主要是建设能够适应清洁能源间歇式发电特点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智能电网提升为国家工程,在国家统一规划、协调下,加大力度推进实施,在2020年基本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决定着清洁能源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将来新能源的发展会是这样一个局面,千家万户既是用户,也是能源发电单位。每一家的阳台和屋顶,每个楼房的墙壁和屋顶,可能既是用电单位,同时又是太阳能和风能的发电单位,甚至将来的墙壁瓷砖都用太阳能材料制成。这样的话每一个用户,自己发的电用不完,就需要上网,但这样复杂的发电网是现在的电网不可能触及的,因此就需要一个智能电网来收集、传输,与用户形成一个互动关系,就像我们目前在互联网上信息的互动一样。所以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智能电网的战略框架,这个战略框架决定了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势在必然,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今后的问题仍然严峻,需要通过技术进步、体制健全、模式创新来化解。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能源战略实现的重要条件

  中国能源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我们的石油、天然气的储量非常有限,中国必须不断扩大海外的能源供应。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我们不可以依赖单一来源,所以我们在中东、俄罗斯、亚太、非洲、拉美地区都要建立自己的海外能源供应基地。海上能源通道有几个非常关键,其中一个霍尔木兹海峡是石油出口的咽喉要道。虽然目前对中国还没有什么威胁,但这个是事件多发地,一旦出现了问题我们的海上油路也就会出问题。因此建设陆上能源供给通道,对中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能源战略实现的重要条件。实现能源战略分为三大战略措施:第一个是持续扩大石油天然气的能源供应;第二个是进一步开发清洁能源;第三个是建设现代化的能源基地。这三个方面的措施都与我们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紧密相关。如果不能成功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战略的大部分目标和重大战略措施就会落空。习总书记说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设想,意义非常的深远。撇开经济方面的原因,单从能源发展来讲,如果没有这一点,我们的能源战略目标将有很大一部分要落空。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能源方面究竟有哪些重要性?可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能源命脉带。首先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进口石油、天然气的主要进出口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从华北、沿海一直到西北到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海岸,是一个经过以波斯湾里海为核心的中亚到西亚的能源资源富集区。世界能源资源最富集区在哪里?就是在波斯湾和里海这块地方。世界油库主要在波斯湾、伊朗、沙特、伊拉克这些地方。其次俄罗斯的乌拉尔也是一个油气资源的密集区。从波斯湾到里海,到俄罗斯的伏尔加、乌拉尔这块地方,蕴藏了全球70%以上的石油和80%以上的天然气。世界上10大石油资源国有8个国家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们中国的后院。

  中国进口石油的将近一半来自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等海湾国家,其中沙特是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2012年向中国出口原油5400万吨,占当年中国进口海外原油总量的20%;伊朗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10%。哈萨克斯坦、伊拉克、利比亚等也是中国的主要石油供应国。如果加上从中亚和非洲的进口量,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输向中国的石油将超过中国进口石油总量的70%以上,且今后较长时期仍然是中国进口原油和天然气的主要基地。

  2012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7%,预计2020年将达到70%。中亚、西亚和中国西北这一广大区域,是中国的重要“生命资源区”。建设好中亚——西亚——中国西北这一区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安全。不管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中国必须维护这块地区的和平和发展。

  同时,中亚、西亚地区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很大的市场需求,有愿望与中国在这方面进行合作。从华北、西北到中亚、西亚、北非,可以形成一个宏大的新能源产业带。中国西北可建设成为全国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的示范基地,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大规模发展新能源产业、逐步实现能源产业清洁化并带动区域经济现代化的成功道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合理规划和布局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区段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大致思路是:国内区段的主轴带以陇海兰新铁路为轴心,东起连云港,西至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全长4100多公里。由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天水城市群、黄河上游城市群、新疆城市群为主导性产业载体,使这五个城市群构成依次相连的带状城市群集群区或城市群连绵带。其中,关中-天水城市群初具规模,黄河上游城市群和新疆城市群尚未形成,需要加快建设。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三个节点城市为中心,建设向主轴带两侧延伸的辐射状分支经济带,促进西北地区城市和产业布局由“沉沉一线”向“条带网络”过渡。

  第一,经济带的首要依托条件是发达的交通设施。在国外,优先规划和实施经济带地区的铁路、公路、管道、航空、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形成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通畅的国际交通大通道和致密化、便捷化的交通通信网络,将阻隔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国家的天山、昆仑山、阿拉套山、塔尔巴哈台山、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等天然险阻变成交通坦途。

  在国内,加强国内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的交通建设,及早形成以兰新线、西宁—格尔木—库尔勒线、巴彦淖尔—哈密线三条通疆铁路为主干的综合运输网。加强新疆的铁路、公路、航空设施建设,形成以环天山、环准格尔盆地、环塔里木盆地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干的新疆交通网,实现新疆以及西北地区交通网与中亚交通网联网。建设重庆、成都分别经兰州、西宁和若尔盖、西宁、格尔木通新疆的干线铁路及公路项目,促进全国主要地区的交通网与丝绸之路交通网全面联网。

  第二,发挥贸易带动和投资奠基的作用。中国应主动与相关国家协调政策措施,规范贸易方式和贸易机制,健全银行结算系统,改善贸易环境,在货物、服务、技术等贸易领域实现进出口总量持续、较快增长。积极开展自由贸易区谈判,争取在5到10年内建立适应新的国际贸易规则的上合组织自由贸易区,促进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建立自贸区,在经济带地区实现绝大多数进出口商品零关税。积极创造条件,分步实现上合组织自贸区向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货币联盟、完全经济一体化等更高级的地区一体化组织过渡,加快经济带经贸一体化进程。

  第三,积极推动合作升级。制定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统筹贸易、投资、金融、科技、文化、教育、外交、政治等诸多领域的资源、政策设计、重要措施和行动方案,以贸易、投资、金融为战略契合点,以外交、政治措施为保证条件,以科技、文化、教育和民间交往为助推手段,建立广泛、深化、巩固的经济合作关系。

  第四,发挥城市和城市群的主导作用。经济带实际上就是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所形成的带状分布的城市和城市群集合体。西北地区重点建设关天城市群、黄河上游城市群和新疆城市群,形成三大城市群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的西北带状城市群集群区,辐射带动包括内蒙古中西部在内的整个西北地区加入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分工体系之中。

  将新疆建设成为中国—中亚—西亚—南亚这一国际区域的经济中心区,以乌鲁木齐为首位中心城市,在南疆、北疆和乌鲁木齐周边区域形成一到两个特大型或大型的副中心城市及一批中等城市,形成经济聚集和辐射带动功能较快增大的国际区域城市群。对战略地位特殊的城市如伊宁、博乐、喀什、塔城等,采取特殊支持的方式,使之从边境小城市较快发展为中亚跨国经济区的节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