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专家委员:
早上好!今天是中国经济学奖专家委员会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也是首届评奖的启动大会。这次会议后经过专家委员会和评奖委员会的工作,大约用10个月的时间,我们将第一次评选出5位“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的获奖人和1位“中国经济学青年学者奖”的获奖人。评出获奖人后我们将举行一个隆重的颁奖仪式,请党和国家领导人来颁奖。
中国经济学奖是由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的中宏基金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联合举办的评奖活动。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在1996年接受了香港罗康瑞先生、张永珍女士等人士捐资,原想评中国宏观经济学奖,去年国务院机构调整,新组建了国家发改委,中宏基金与改革基金会走到一起了,经过协商,决定举行联合评奖活动,把评奖的领域放宽到整个经济学领域,评选中国经济学奖。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25年,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过去25年,从世界范围看,恐怕没有哪个国家在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多过中国,也很少有象中国这样的国家能够不断地克服前进中的障碍,在风浪中保持高速度地前进。传统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机制是一个逐步被打破的过程,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建立则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由于新旧体制交错使得经济发展中的诸多不平衡现象更加复杂,要求我们既要推进改革的不断深入,又要保持经济的稳定与健康增长,这就增加了宏观调控中的难度,更需要不断地探索和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去25年,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又是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进行的,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给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会,但也使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工作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因素与内容。实践的创新必须有创新的理论作为指导。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也包括了中国经济理论界的智慧。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解决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与发展中一个又一个难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实践的成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也使理论得到了发展。中国的经济理论界,在正确理论的形成和解决困难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理论成果,是我国改革开放25年中所积累的精神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举行中国经济学奖的评奖活动,就是要对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作出重大理论建树的中国经济专家与学者进行表扬,让历史记住他们所作的贡献,并以此来激励后人。
中国经济专家与学者,他们的学术贡献大多表现在他们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但也有些学者和专家的理论贡献是融汇在党和政府的各种政策性文件中的。这些文件融入了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但是看不到这些人的名字,以至许多在起草党和政府重要文件中作出贡献的学者专家甚至鲜为人知。这是过去中国经济理论与学术思想发展的一个特色。所以我们也把对中国经济政策制定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和专家作为授奖的对象。希望这些专家学者,把你们的学术著述和在重要文件起草中提出的理论和政策意见,提供给中国经济学奖秘书处,以便让更多的人有所了解和认识。
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中国经济理论对世界的影响力也会随之不断提升。我们在前一阶段评奖准备过程中曾经把评奖章程提供给各位委员征求意见,有的委员提出,中国经济学奖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应该成为培养世界级中国学者的平台,所以不应限定获奖人学术贡献是对中国经济理论的贡献,而应是中国学者对经济学理论的贡献。我们已经采纳了这个建议,对评奖章程作了相应修改,而且还特别设立了青年学者奖,鼓励中国的青年学者成才,能够在未来代表中国经济学界站在世界经济学界的舞台上。
中国经济学奖能否评得好,主要取决于我们的评奖规则是否订得妥当和专家委员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为了评好这个奖,我们在部分专家的参与下已经多次修改了评奖章程和评奖细则,目的就是要通过章程中所规定的一系列程序,把评奖过程运作得公开、公平和公正,把权力都交给专家委员会和评奖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和秘书处就是做好服务工作,而不在评奖过程中掺入任何影响力。有最后投票权的评奖委员会的委员,对外是保密的,以防止有的人对他们施加影响。下面将由秘书处的两位秘书长分别对章程和细则进行说明,并请大家对此进行讨论。经过这次会议同意后,评奖工作就按照通过的章程正式开始。
最后,我代表中国经济学奖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对为评奖提供资助的香港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先生,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张永珍女士和其他人士,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先生,世界包装组织亚洲包装中心总裁金祥佐先生,表示感谢。还要感谢今天出席我们会议的媒体,希望你们关注中国经济学奖的评奖活动,并把有关评奖情况传播给公众。
二00四年二月二十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