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会员注册 网上订购 意见反馈 样刊查看 报告定制
  
报告名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2001年第九期)
栏目名称:权威分析
日期:2001年09月25日

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失业问题
  中国GDP增长的数据看上去势头强劲,但这些数据与普通居民的生活舒适感和安全感程度并不相符。许多人担心中国加入WTO之后会有更多的人失业,特别是一些低效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GDP实现7%-8%的增长率并不能解决中国快速升高的失业率。官方公布的城镇失业率大约是3%,而专家认为这一数字至少为8%。农村失业率约为30%。朱镕基总理近日指出尽管中国经济规模在不断扩大,它仍然需要一股推动力。据透露,国家可能会提高公务员的工资,提供更简便的信用贷款以及给出口商更多的激励。
  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7月份,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1.3%。前7个月累计,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0.1%。7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1.3%。其中,除采掘业产品价格上涨0.5%外,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产品价格分别下降0.8%和1.9%。受国际原油价格走低的影响,国内原油价格在连续上涨27个月以后7月开始出现下降,石油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7%,其中原油下降3.3%、汽油下降1.1%、柴油上涨6.3%。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与去年同月相比,下降1.2%。除食品类价格略升0.5%外,其他几大类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衣着类价格下降0.4%,一般日用品类价格下降1.1%,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4.2%。出厂价格的下降将最终反映到消费价格指数中,这对未来几个月的消费价格指数趋势提供了预测的依据。这表明,目前的通货紧缩压力要远远大于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国内需求也有趋弱的趋势。
  今年上半年货币供应量总量指标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普遍回落,实际上人民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基础货币的增长率在6月份已经降到6%-7%左右。那么,由于基础货币的增长率下降,M1、M2的供应量增长率下降就是必然的。基础货币增长率下降将产生一种实际上的货币收缩的作用。央行的政策显示,目前坚持的仍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而不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因此,可以认为,产生这种货币紧缩的效应并不是央行的政策目标,而可能是在经济运行中产生了紧缩的效应,这恰恰正是更值得忧虑的,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下降,必然会对实物经济的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会使得经济走出通货紧缩更加困难。
  3、扩大内需须进一步加强
  上半年,我国采取了如提高农民收入、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工资、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老百姓的收入有了新的提高。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统计,至8月末,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7.06万亿元。尽管利率一降再降,利息税也收了,但要想把这7.06万亿的储蓄存款从“笼子”里赶出来,却没那么容易。
  随着改革政策的逐步明朗化,老百姓的消费预期有所改善。但短缺时代形成的抑制消费的政策还未彻底摒弃,消费环境还有待改善,已经出现的一些消费热点短期内还难以成长为主导性的“新增长点”。比如“轿车进入家庭”喊了这么多年,为何总是步履蹒跚?除了老百姓购买力的原因外,汽车厂家能否下狠心降成本、降车价?有关方面能否下决心取缔那些令消费者望而却步的乱收费?地方政府能否为轿车驶入家庭多做些诸如修建停车场、缓解交通堵塞的工作?制约汽车消费的这些障碍如不能消除,汽车成为新增长点的路就还会很长。
  此外,居民收入短期内恐难有重大改观。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低、收入增长慢,仍是十分突出的问题。调查显示,相当数量的城镇低收入者包括部分企事业单位职工、离退休及下岗失业人员,对自己的收入预期不甚乐观。农民增收难则更是一个老问题,农村购买力不足势必制约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如果庞大的农村市场不能启动,则扩大内需的政策会大打折扣。
  从投资看,尽管投资拉动的作用仍居重要位置,但投资增长后劲却略显不足。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上半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增长17.9%,集体经济为8.7%,个体经济为6.5%,而且个体经济投资增幅还回落2.1个百分点。这说明政府主导性投资的格局还没有发生变化。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是:在即将加入WTO的今天,对国内私人资本的市场准入限制甚至超过了对外资的限制。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体制创新。雄心勃勃的“十五”计划显示了未来5年中国内需增长的惊人空间,而申奥的成功、加入WTO成定局的利好,则为加快发展增添了一抹新的亮色。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等待“外面的世界变精彩”,而是要赶快动手拆掉藩篱,让巨大的增长能量喷薄而出。
  比如,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体制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为老百姓特别是城镇低收入者织好一张“安全网”;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改组,把过高的价格降下来;降低准入门槛,引入竞争机制,让民间资本大踏步进入;尽快清理、修订和完善涉外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符合国际规则的涉外法律体系;有步骤地向外资开放银行、保险、电信、外贸、内贸、旅游等服务领域,开辟吸收外资的新空间;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成为投资热土;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
  在亚洲金融危机暴发前,尽管我们不可能完全预见到,但由于1993年开始中央采取了抑制通货膨胀,进行财税、金融、外贸、外汇等一系列改革,正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做了准备;今天美国及全球经济动荡,尽管事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但由于1998年以来中央实行了扩大内需、抑制通货紧缩、调整经济结构等一系列正确决策,不仅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困难,而且也为应对这次全球经济减速打下了良好基础。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勇于改革,扎实工作,中国经济就能在世界经济阴云中逆风飞扬。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