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到访专家
 您当前的位置:中宏网/中宏专家面对面

2015年第81期 赵燕菁:城市化动力:消散与重启

  本期专家面对面邀请前厦门市规划局局长,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老师,为我们总结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探讨新型城市化的发展动力。赵燕菁老师于1984年至2007年担任厦门中国城市规划院所长、副总规划师,2007年至2015年任厦门规划委主任,长期参与地方城市发展建设,对于城市化有一套切合实际、非常接地气的理论和方法论。

  赵老师强调,宏观经济分析要与微观相联系,中国经济30年高速增长源于后发优势。改革开放后,我们引进和仿效了一系列成熟的机制,这些盈利模式就是微观基础,让我国经济从无到有。但后发优势也有弊端,中国和发达国家最大的差别在于制度积累,当前中国经济下行,正是因为租值消散,很多盈利模式的收益在减少。

  在这些盈利模式中,赵老师认为对中国经济推动最大的是“土地财政”。“土地财政”不仅支撑了地方政府,支撑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支撑着过去几十年中国“房地产+”的模式。当前“房地产+”已经渗透到每个角落,使中国经济增长和房地产增长形成绝对正相关的关系。一旦“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熄火”,将对宏观的金融税收、微观的企业家庭等各个方面造成严重打击,经济增长将必然“硬着陆”。

  赵老师给出了多项对策让经济避免“硬着陆”。其一,房地产要限量保价。因为中国房地产已经成为政府融资主要渠道,要像管理金融一样管理,保证资产价格不跌;其二,抑制变相融资,如果政策性土地融资过多,限量保价就形同虚设;其三,要控制征地拆迁成本上涨,迫于舆论压力,地方政府普遍擅自提高征地拆迁标准,不仅造成土地成本飙升,也助长了一小部分人侵占其他人公共服务等权利;其四,盘活土地存量,坚决收回到期的工业用地,“退二进三”零地招商其实对地方政府来说是巨大的资产流失。

  找到新动力才能维持“新常态”,而新动力就是非“房地产+”模式。赵燕菁老师以多年在厦门的经验,举出多个“发动机”。一个是共有产权或先租后售的住房,可以让流动的劳动力在城市中稳定下来,不仅保障了就业,还增加了消费和税收。另一个是地下管廊,可以规定地下空间有偿使用,利用类似地上招拍挂等机制建立盈利模式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城市停车问题,可以将城市所有道路红线内的土地全部注资给一个国有公司,赋予收费权,让其用收取高额道路停车费的模式从银行贷款来修建停车楼,停车楼内价格低于路边车位,这样公司两边都可以有收益去还银行贷款,按照厦门的标准,只要三分之一的地方建停车场就能拉动上万亿固投。

  在最后的问答部分,赵老师还对当前热门的养老金入市问题做出了十分有建设性的设想。赵老师认为,应该让养老金进入一级市场,用发行价购买新上市公司部分股票,当股价上涨到一定水平养老金撤出,在继续上涨的部分抽取高额印花税,把最安全的资产留给养老金。

  综上可以看出,重启中国经济就需要修复“土地财政”并寻找新的增长模式,新的增长模式不是空话,应该建立在微观经济模式分析基础上,设计出切实的盈利模式。

往期目录




[转发友人][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