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理论探索 宏观政策透视 宏观战略研讨 宏观动态分析
   首页 中国战略思想库 中宏研究平台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2025年8月4日 星期一


 您当前的位置:中宏网/中宏速递/海外财经

前瞻达沃斯论坛:世界经济需要中国力量

2017年01月12日 宏观经济信息网

  世界经济论坛第47届年会(即“冬季达沃斯论坛”)确定今年的年会主题:“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旨在号召全球领导者重新审视支持全球合作的一系列现有国际体系,并重塑适应复杂的、多极世界的新体系,以推动更具包容性与平等性的经济增长。
  多位专家表示,世界经济发展需要中国力量,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将从过去追随者转变为积极的建设者和推动者。参与全球治理,首先要发展好自己,中国应该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深化供给侧改革,同时要发挥中国在双边和多边对话机制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推进国际社会的结构性变革,打造全球价值链。
  中国对全球经济贡献巨大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月15日至18日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拟出席冬季达沃斯论坛,并访问在瑞士的多个国际组织。
  业内人士分析,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对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进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他们对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充满期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在11日的“国是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在三四季度以来有着恢复增长的强劲势头,各种宏观经济指标表现非常好,GDP连续三个季度实现6.7%的增长,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比较坚实。2017年虽然充满着不确定性,但是充满希望。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预计在6.5%~6.6%。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10日国新办的发布会上表示,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总量会突破70万亿人民币,增量大约是5万亿,这个增量与五年前年增长10%的增量基本相当,相当于1994年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达到30%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去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继续令人失望,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保持高水平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此前IMF公布的数据也显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远超美国、欧元区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庞中英撰文表示,当前和可以预见的未来,美国和欧盟在全球治理中承担的责任进一步减少,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承担的责任可能会进一步增加。2017年以后,全球治理仍然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优先。中国成为全球治理的主要驱动和领导力量之一。
  中国将转变角色
  徐洪才表示,2017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可以大有作为,趁着成功召开杭州G20峰会的东风,把中国的一些概念、理念、元素、方案融入国际规则当中,推动大家形成更多共识,在全球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盛行的背景下,中国要继续推动全球化,勇于担当,有所作为。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国是论坛”上表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将会转变,过去是跟随者,未来随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实力不断崛起,中国应该在全球治理中扮演更加积极、更加重要的角色。应该联合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要通过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来发现彼此共同的利益,才可能在世界舞台上更好地扮演中国角色。
  赵萍认为,中国要在全球治理中担当重任,也必须在手段上有守有攻,既要关注全球,也要关注自我发展。要更多关注中国利益的保护机制,中国现在已经成为资本的净流出国,在全球投资规模特别大,在注重货物贸易便利化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境外的企业,保护它们在当地的合法权益以及良好的经营环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在全球治理角色的转变中尤其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军事和海外事务的卷入必须谨慎。第二,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发展和完善不能过度,劳动力市场应当是有弹性的,简政放权必须是全力以赴推进的,要保证经济生活的活力,保证人民永葆勤奋和自我奋斗的精神。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在“国是论坛”上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要先把国内治理好。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实施过程中,都离不开人力资本的提升。中国应该继续加大对科研、教育投资,同时要提高投资效率,放松对教育、科研的过度管制,发挥教育、科研机构的自我作用。中国应该推动法治公平,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人才的利益创造基本的条件,还应该通过财税政策创造条件,不断引进人才,吸收全球人才为中国工业所用。
  南开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彭支伟也同意上述观点。他表示,参与全球治理,首先要发展好自己,中国应该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以给世界提供经济增长的动力,为此中国必须要继续有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构建创新的生态体系,深化供给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同时,要发挥中国在双边和多边对话机制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推进国际社会的结构性变革,打造全球价值链,参与公平公正包容有序国际金融体系的建设。继续扩大区域经济合作,同时维护多边贸易体系,遏制保护主义。(第一财经日报)

中宏网责任编辑:文懿铎


[转发友人][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研究平台  形势分析  桌面工具  危机跟踪    
投稿中心  网站检索  友情链接  请您留言    
联系我们 公司介绍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
Copyright© MACRO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41446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366
中宏智库(北京)经济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